成都平安医院创办于1992年,位于成都市武侯区燃灯寺路5号,是一家经成都市民政局批准、成都市卫生局注册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。医院以互联网线上诊疗+线下实体医疗双线综合问诊模式为主,历经3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,发展为一家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、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医疗单位。医院于2017年、2019年、2022年先后三次被成都市卫健委评为“成都市优秀医疗单位”,目前是线上互联网问诊医疗单位,省、市、区医疗保险定点医院,全国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单位。
联系地址:成都市高升桥燃灯寺路5号
乘车路线:乘坐1081路至 广福路口下车;乘坐8路、72路至 七道堰街下车;乘坐368路、904路至 双楠小区站下车;乘坐42路、53路、72路、79路、1075路至 双南路东下车
文章来源:成都平安肿瘤医院发布时间:2025-11-11
癌症晚期还能治好吗?这是无数患者和家属心中的终极拷问。答案没有绝对的 “能” 或 “不能”,但可以肯定的是:迷信指南、一味照搬标准治疗方案,往往会走进 “越治越糟” 的弯路。晚期癌症治疗的核心,从来不是机械遵循指南,而是基于个体差异的精准决策。
邓文志主任表示,临床指南是循证医学的结晶,为医生提供了治疗的 “基本框架”,但它的本质是 “群体经验总结”。晚期癌症患者的病情千差万别:肿瘤的病理类型、基因突变情况、身体基础疾病、免疫力水平、甚至经济条件和治疗意愿,都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。指南无法覆盖每一个个体的特殊情况,比如有的患者身体虚弱,无法耐受指南推荐的化疗强度,强行治疗只会导致免疫力崩溃、并发症频发,反而缩短生存期;有的患者存在特定基因突变,放弃靶向治疗而盲目选择化疗,不仅疗效不佳,还会徒增痛苦。
现实中,“迷信指南” 的误区并不少见。曾有一位肺癌晚期患者,家属坚持要求医生按照指南进行最强效的联合化疗,无视患者年龄大、心肺功能差的现实。治疗后患者出现严重感染、器官衰竭,仅维持了两个月就离世了。而另一位类似病情的患者,医生根据其基因检测结果,选择了副作用较小的靶向药联合姑息治疗,患者不仅生存期延长至一年半,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,能正常进食、散步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,恰恰印证了 “个体化治疗” 的重要性。
邓文志主任指出,晚期癌症治疗的目标,早已不是单纯追求 “治愈”,而是在控制病情的同时,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,延长 “有质量的生存期”。这就需要医生跳出指南的 “条条框框”,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:是否有合适的靶向药或免疫治疗药物?患者能否耐受治疗副作用?治疗带来的收益是否大于痛苦?家属和患者的核心诉求是什么?这些问题,没有标准答案,只能通过医患充分沟通来找到最优解。

指南是重要的参考,但不是绝对的 “圣旨”。对于晚期癌症患者而言,科学的治疗态度应该是:信任医生的专业判断,不盲目追捧 “标准方案”,也不轻易放弃治疗希望。医生需要打破 “指南至上” 的思维定式,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,既不保守也不冒进;患者和家属则要理性看待治疗效果,不苛求 “根治”,更要关注患者的感受,避免因过度治疗带来的额外痛苦。
癌症晚期的治疗,从来没有统一的 “最优解”,只有 “最适合” 的选择。不迷信指南,不盲从权威,让治疗回归 “以人为本” 的本质,才能在黑暗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光明之路。
当前文章由:成都平安肿瘤医院发布